1st
短纖倍撚機通過“一轉兩撚”技術實現高效加撚,廣泛應用於短纖維紗線的加工場景,具體可分為以下五大核心領域:
一、天然纖維加工:棉、毛、麻、絲等傳統紡織原料
棉紡行業
應用場景:加工20-60支短纖棉紗,用於生產基礎棉布、針織衫、家紡面料等。
技術優勢:通過優化錠速(8000-12000轉/分鐘)和毛羽控制(每米≤3根),顯著提升紗線品質。
工藝優化:針對羊毛紗生產,采用低溫恒溫(60-70℃)加熱定型裝置,配合濕度保持模塊(50%-60%),減少纖維損傷。內蒙古某羊毛紡企引入後,毛羽率從9%降至2.8%,起球等級達4.5級,產品單價提升50%。
麻紡行業
應用場景:加工亞麻紗、苎麻紗等,用於高端服裝、裝飾布等領域。
技術適配:通過調整導紗器張力(波動≤±0.5cN),避免細支麻纖維斷裂,滿足60支以上高支紗需求。
二、化學纖維加工:滌綸、錦綸、腈綸等合成纖維
化纖長絲加工
應用場景:加工50-300D化纖長絲,如滌綸縫紉線、錦綸彈力紗等。
技術突破:浙江新昌利來化纖倍枭機通過抗靜電配置(離子風棒覆蓋導紗區域)和冷卻系統(陶瓷組件控制錠子溫度≤35℃),將斷裂率從3%降至0.8%,靜電停機次數從每天5次降至1次。
效率提升:卷裝量達3-5kg,換筒間隔延長至8-12小時,某化纖廠引入後日產能提升40%。
混紡紗線生產
應用場景:加工棉/滌、毛/腈等混紡紗,滿足多功能面料需求。
工藝要點:通用倍枭機搭配短纖專用導紗器,參數切換時校準張力(短纖張力比化纖低20%),避免質量波動。
三、高端紡織生產:醫用紗線、高端面料等
醫用紗線
應用場景:生產無菌紗布、手術縫合線等醫療用品。
技術要求:需滿足高潔凈度、低毛羽(每米≤2根)等嚴格標準,通常選用智能機型,支持與企業MES系統對接,實現全程可追溯。
高端面料
應用場景:加工高支高密面料,如襯衫面料、西裝裏料等。
工藝優化:通過低張力加撚技術,減少紗線彈性損失,提升面料手感。例如,羊毛紗生產中采用該技術後,手感合格率從82%升至99%。
四、批量生產場景:大型棉紡廠、化纖廠
家紡用紗生產
應用場景:加工需連續織造的紗線,如床單、被套等家紡產品。
效率提升:大卷裝倍枭機卷裝量匹配絡筒機適配直徑(≤180mm),換筒人工從8人減至2人,日產能從20噸提升至28噸。
空間適配:機身比普通機型寬15%,需提前規劃車間布局。
坯布用紗生產
應用場景:加工用於服裝面料的坯布紗線。
穩定性要求:卷繞穩定性誤差≤±0.8%,避免紗線密度不均導致織造缺陷。
五、中小紡織廠:多品類、小批量生產
靈活適配需求
應用場景:同時生產棉紗、滌綸混紡紗等2-3類紗線,日產能1-5噸。
選型要點:優先選擇參數切換效率高、部件通用性強的機型。例如,參數存儲支持一鍵調用,導紗器更換無需拆解機身,預留升級空間(如加裝抗靜電模塊)。
成本優化
通用機型優勢:支持短纖、化纖少量混加工,避免專用機型投資成本過高。